clash v2 线
本节主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在爬虫中遇到异常的处理机制,主要说的是URLError和HTTPError。
HTTPError是URLError的一个子类,在我们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有一个应答response对象,其中就包含了一个数字状态码,这个HTTP状态码是HTTP协议返回的响应状态。若响应正常返回则是一个正确的状态码,如200;但若出现了urllib无法处理的错误状态码,则就会将错误抛出给我们。
100:继续 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剩余部分,或者如果请求已经完成,忽略这个响应。
101:转换协议 在发送完这个响应最后的空行后,服务器将会切换到在Upgrade 消息头中定义的那些协议。只有在切换新的协议更有好处的时候才应该采取类似措施。
201:请求完成clash v2 线,结果是创建了新资源。新创建资源的URI可在响应的实体中得到 处理方式:爬虫中不会遇到
204:服务器端已经实现了请求,但是没有返回新的信 息。如果客户是用户代理,则无须为此更新自身的文档视图。 处理方式:丢弃
300:该状态码不被HTTP/1.0的应用程序直接使用, 只是作为3XX类型回应的默认解释。存在多个可用的被请求资源。 处理方式:若程序中能够处理,则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果程序中不能处理,则丢弃301:请求到的资源都会分配一个永久的URL,这样就可以在将来通过该URL来访问此资源 处理方式:重定向到分配的URL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遇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状况,导致了它无法完成对请求的处理。一般来说,这个问题都会在服务器端的源代码出现错误时出现。
501:服务器无法识别 服务器不支持当前请求所需要的某个功能。当服务器无法识别请求的方法,并且无法支持其对任何资源的请求。
502:错误网关 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从上游服务器接收到无效的响应。
503:服务出错 由于临时的服务器维护或者过载,服务器当前无法处理请求。这个状况是临时的,并且将在一段时间以后恢复。
这个异常的状态码就包含在HTTPError的code属性中,应用try-except来捕获,代码如下:
为了更加全面的捕获可能产生的异常,我们也要讲URLError也写上,根据编程经验,要先捕获子类错误,在捕获父类异常。若捕获到子类异常后,就无需捕获父类异常了;若没有,则再捕获父类发生的异常。初次之外,还可以用hasattr方法来判断错误中是否包含code属性来完善,完整的代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