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 clash 无法确定
但你知道吗?在皇后乐队的光环下,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默默无闻,却在这场演出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976年,14岁拉里·马伦就读于都柏林的山庙综合学校,这间学校主张因材施教,开创性地接收任何宗教信仰的学生,将他们安排在一起一同学习、生活。
拉里喜欢打鼓和摇滚乐,于是他在学校的告示栏上贴了一张征集乐队成员的通知,没过几天,几个同校的家伙站在了他的面前,相聊甚欢之后,乐队立马就组起来了。
在想乐队名的时候,发起人拉里还想着占点便宜,提议给乐队起名叫“拉里·马伦乐队”,但这时,又有一个外号“波诺(Bono)”的学生加入乐队。
后来拉里回忆道:“‘拉里·马伦乐队’这个名字仅仅存在了10分钟,然后波诺就走了进来,毁掉了我掌管一切的机会。”
在踢走了一个不会演奏乐器的团员后,“拉里·马伦乐队”变成了“回授(Feed Back)乐队”,有五个人参加了乐队的第一次排练。
1978年,更为年长的迪克退队,这支乐队正式改名为“U2”,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想出的六个队名里,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一个。
一开始,U2在校园表演,翻唱冲击乐队(The Clash)、果酱乐队(The Jam)的歌曲。
在一次演出上,乐队生龙活虎的模样深深吸引了在台下观看的经纪人保罗·麦吉尼斯,虽然他在业内已经赫赫有名,但他还是去了后台,主动请缨担任U2的经纪人小米手机 clash 无法确定。
麦吉尼斯利用自己的人脉,将乐队介绍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乐队也因此发行第一张EP《三》(Three),在国内大受欢迎,1000张黑胶被抢购一空。
这一成绩吸引了另一个厂牌岛屿唱片(Island Records)的注意,他们与U2乐队签下了一份四年四专的合约。
签下正式合约后,U2开始挑选首张专辑的制作人,他们最终选择了对他们具有重大影响的制作人史蒂夫·莉莉怀特,他曾是后朋克先驱苏克西和女妖的制作人
莉莉怀特是以音色氛围与空间为主的后朋克制作人,他带拉里·马伦到楼梯间录制鼓声,削减Edge的吉他演奏中花哨的部分,同时保留其突出的音色,来构建作品的整体氛围。
对于贝斯和鼓手,他不断对两名团员灌输减法思维,只保证基本的支撑即可,为的就是给歌曲创造空间,以容纳波诺经潜意识输出的缥缈词曲。
将《失控》(Out Of Control)这首歌的EP版和专辑版做对比,就能看出莉莉怀特作为后朋克先驱制作人的功力,乐队的力量和空间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Edge标志性的如皇家军刀一般闪亮锋利的吉他音色和延迟效果已经初见雏形。
1980年10月,U2首张专辑《男孩》(Boy)正式发行,封面上的小男孩在后来的U2专辑中还会出现,他是波诺死党的弟弟。
另一件事则是他、Edge和鼓手拉里加入了一个基督教另类组织,对摇滚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差点把乐队解散当教士去了。
所幸,经过一番波折后,U2还是准时向唱片公司交了专辑,但这张匆忙赶制的专辑显然难以掀起什么风浪,导致唱片公司对乐队的前途有了深深的担忧。
为此,U2的团员们摒弃杂念,将所有人关在一间租屋里进行集体创作,在乐队的再三请求下,一直秉持“不与同一支乐队合作三次”的莉莉怀特破了戒,继续担纲制作人。
在波诺的提议下,乐队决定将第三张专辑的主题定为“战争”,当时,全球都处于战争一触即发的恐惧中:北爱尔兰骚乱、马岛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波诺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战争似乎是1982年的主题。”
在开场曲《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中,马伦先以军乐式的鼓点登场,暗示了战争的到来,随后是Bono略带感伤的电吉他Riff和小提琴演奏家Steve Wickham在背景演奏的不安、紧张的乐句,然后波诺的声音出现,他演唱的歌词写道:
随着歌曲的进行,贝斯、合唱团和声逐渐加入,乐队演奏的力度越来越强,波诺的怒火也愈发难以抑制,他嘶吼道:星期天,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星期天,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
虽然歌词里没有明确指明,但许多人都知道,波诺唱的那个“血腥星期日”便是1972年1月30日发生在北爱尔兰德里(Derry)的抗议事件,在那个星期天,英国士兵射杀了26名手无寸铁的平民。
除了《血腥星期天》以外,暗示核恐慌的《秒》(Second)、关于波兰团结运动的《元旦》(New Years Day )也应和了专辑的“战争”主题,标志着U2成员的一次重要蜕变,即他们将话题从自身转向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
这张专辑最终就名为《战争》(War),专辑封面上的小男孩和《男孩》专辑是同一个人,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神情变得不安且惊恐。专辑发行后,立即引起全球震动,在英国,这张专辑甚至击败了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的神专《颤栗》(Thriller),成功登上榜首。
然而,《战争》的巨大成功却让团员们十分警惕,他们担心自己会被外界看作一支“政治口号乐队”,而非真正的“乐队”。
他们想要寻求一种更让人耳目一新的声音,于是他们决定在下一张专辑与其他制作人合作,而这位制作人,便是著名的“非音乐家”、“氛围音乐大师”——布莱恩·伊诺(Brian Eno)。
专辑封面所呈现的巨大的城堡建筑,是位于爱尔兰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U2新声音的外化表现,因为这张专辑的大部分素材,正是在一座租赁的城堡中创作、录制完成的。
在伊诺和他的工程师,后来将成为和U2紧密合作的另一位制作人丹尼尔·拉诺伊斯(Daniel Lanois)的带领下,U2对乐队的声音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伊诺拿手的氛围音乐手法被大量使用,Edge的电吉他音色更加锋利敞亮,演奏也更加写意,有时甚至构不成一段完整的乐句(比如《独立日》(4th Of July)这首歌),波诺则被鼓励采用更富细节的声线演唱,鼓手马伦和贝斯手则从前两张专辑机械的节奏中解放出来,以更加松散的方式演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是合成器大规模使用的时期,U2也将当时最流行的Yamaha-Dx7、Fairlight CMI等神器引入(比如专辑的同名曲),大部分由Edge演奏,令U2的声音层次更加丰富。
这张专辑诞生了如《骄傲(以爱之名)》(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坏》(Bad)等U2后来演唱会上必唱的代表作,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坏》。
《坏》由Edge在一次乐队彩排中偶然弹奏的吉他Riff演化而成,波诺为这首歌贡献了大气磅礴、震天撼地的演唱,歌词所写的是他的一个童年好友,在街头经历一次爱尔兰极端组织引起的恐怖袭击后,他的人生从此发生剧变,后来沦落为一名孤独的瘾君子。
《难忘的火焰》推出后,U2全新的声音受到了乐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1985年3月,U2登上了《滚石》杂志的封面,《滚石》是这么赞美U2的:“对越来越多的摇滚乐迷来说,U2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乐队,甚至可能是唯一重要的乐队。”
1985年7月13日,为埃塞俄比亚大饥荒募款的“Live Aid”演唱会在英国温布利大球场举行,风头正盛的U2也受邀参与此次盛会,排在他们前面的是英国流行歌手保罗·杨(Paul Young),在他们后面登场的则是恐怖海峡(Dire Straits)和皇后乐队。
17点19分,U2登场,那时的波诺留着最流行的鲻鱼头发型,还没戴上标志性的黑色墨镜;Edge也不是如今“绝命毒师”般的造型,乐队无论是演出能力、心气、激情都处于巅峰状态。开场他们演唱的是第三张专辑的名曲《血腥星期天》。
随后,他们演唱了最新专辑里的《坏》,当歌曲进行到5分51秒的时候,波诺突然放下了自己的麦克风,走近观众席,他做着让观众上来的手势,令工作人员将两名前排的女孩翻过观众席,随后又指着另一名黑皮肤的女孩,但因为现场过于嘈杂,工作人员听不清波诺的指示,于是波诺直接跳下舞台,将这名黑人女孩带上来,在观众席前的空地,伴着Edge光芒四射的电吉他Riff,两人闭着眼睛跳起了华尔兹,仿佛在抚慰非洲受伤的心灵。
这是我们哎呀音乐和板凳音乐合作推出适合乐队朋友们的福利产品,仅需69优惠折扣价位,就能获得:【板凳音乐SVIP会员季卡】(原价98元)
10万+的原版曲谱随你下载,各种原声带任你练习,买一个会员直接造福整个乐队!直接开玩披头士等经典老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