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机场服务
印度空军最先进的“阵风”战机残骸照片在社交网络疯传,单价2.4亿美元的法国“高端货”被击落,莫迪政府陷入国际舆论漩涡。
48小时内,印度连续发动两轮军事行动,宣称“摧毁巴基斯坦防空系统”,但巴方反击称击落25架印度无人机,真相究竟如何?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场血腥枪击事件。 一群武装分子突然向游客开火,26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印度政府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其“纵容恐怖主义”,巴方则强硬回怼:“印度连证据都拿不出,纯粹是栽赃clash机场服务! ”双方从口水战升级为边境交火,沉寂多年的印巴火药桶再次被点燃。
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突然发动代号“辛多尔”的突袭行动。 9架“阵风”战机从本土起飞,向巴控克什米尔和旁遮普省的9个目标发射导弹。
印军高调宣布“彻底摧毁恐怖分子基地”,但仅过了6小时,巴基斯坦网民就上传了3架“阵风”残骸的照片——机身上的印度空军标志清晰可见。 法国国防部一名匿名官员向路透社证实:“我们监测到印度采购的‘阵风’战机信号在巴境内消失。 ”
莫迪曾亲自为它们站台,称其为“改变南亚空中平衡的利器”。 然而首战就折损3架,印度反对党国大党立刻发难:“花纳税人的钱买来的‘神机’,怎么成了巴基斯坦的活靶子? ”
面对国内压力,莫迪政府8日凌晨发动第二轮攻势。 这次印度学聪明了,改用大批无人机夜袭巴基斯坦东部重镇拉合尔。
印媒《今日印度》宣称:“巴军所有防空雷达都被炸成废铁! ”但现场视频显示,印度无人机大多被巴军红旗-9防空系统拦截,残骸散落在农田里。 巴方发言人嘲讽:“印度人连无人机都要进口土耳其的,被击落25架也不奇怪。 ”
军事专家分析,印度急于扳回一局与其战略焦虑有关。 虽然印度GDP是巴基斯坦的8倍,军费开支多出5倍,但实际战果却屡屡打脸。
2019年印军空袭巴境内目标时,连炸弹都扔偏到树林里;这次更夸张,号称“精准打击”却误伤自家王牌战机。 相比之下,巴军从中国引进的ZDK-03预警机全程监控战场,配合歼-10CE战机形成空中防线,让印度占不到便宜。
国际卫星图像公司BlackSky提供的照片显示,拉合尔地区的防空阵地只有轻微损伤,主要道路和军用机场运作正常。
印度宣称“摧毁”的巴军防空雷达,在冲突后第三天就被拍到重新开机。 美国《战区》杂志调侃:“印度可能把农用气象雷达当成了军事目标。 ”
双方较量的不仅是武器,还有信息战。 5月8日中午,印度无人机雨登上推特巴基斯坦区热搜,网民上传大量无人机残骸照片,机身上的序列号证实它们来自印度2022年采购的土耳其Bayraktar TB2。
莫迪的强硬姿态背后藏着国内危机。 印度4月失业率升至8.1%,创下45年新高;5月初多地爆发农民抗议,要求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报告指出:“印度试图通过对外冲突转移民众注意力,但军事冒险反而暴露了其后勤短板——阵风战机需要法国技术团队维护,连导弹都要依赖以色列供应。 ”
巴基斯坦的反击则充满“中式智慧”。 巴军不仅公开播放用中国反隐身雷达锁定印度战机的画面,还亮出从中国引进的CM-302超音速反舰导弹,暗示有能力封锁印度洋航线。
巴方把击落的印度无人机残骸拼成展览墙,各国记者可以随意拍摄——这种“打脸式宣传”让印度外交部气得跳脚。
联合国安理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中美俄罕见达成共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俄罗斯卫星社透露,印度在第二轮袭击后曾暗示可能动用“短程战术核弹”,巴基斯坦则回应“我们的导弹早已瞄准新德里”。
中巴经济走廊的咽喉要道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已进入战时管制,满载红箭-12反坦克导弹和彩虹-4无人军的中国货轮正在卡拉奇港卸货。
印度海军虽然派出侦察机抵近监视,但始终不敢越过12海里领海线——去年印度潜艇试图潜入该海域,被巴军中国造反潜直升机逼得浮出水面投降。
这场48小时快闪式冲突暴露了现代战争的荒诞逻辑:印度砸钱买来的“万国牌”装备,在体系化作战面前成了昂贵的玩具;巴基斯坦用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武器,硬生生扛住了体量悬殊的对手。
截至发稿,双方仍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展开炮战,但谁都清楚:按下核按钮的代价,谁也承受不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