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的代理模式
去年年中的时候切换到macOS,一直用ClashX,时隔半年又迁移回了Linux1,发现原先使用的V2rayL虽然能用,但是有些简陋,并且不支持分流,并且如果一个地址失效了,还需要手动地进行切换。所以看到Linux的Clash可以自动进行流量切换的时候,就试一下clash的代理模式。
Clash是Go语言实现的,跨平台代理工具,支持Shadowsocks/v2ray,支持规则分流等等。
在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Clash命令行之后,我发现ClashForWindows这个应用也能够在Linux下使用。所以最近就切换到了这个应用上。
比如说对于我使用的Wallless代理,在后台复制地址之后,在网址的后面增加&flag=clash获取clash的配置文件,右击网页Saveas,选择仅网页内容,下载到本地,sub.html。
然后将查看sub.html内容,应该是一个yaml格式的文件。将此格式的文件替换默认的配置。
感谢BobMaster在评论里面提供其他解决方式,有兴趣可以尝试v2rayA,或Qv2ray